翻閱一下顏色革命的歷史,就不難發現:搞顏色革命就必須上演街頭政治的鬧劇,而街頭政治的鬧劇必有“對話”這一重頭戲。
  街頭政治的編導者和主演們自有一套自欺欺人的“對話”邏輯。其主要內容是:對話是抗爭得來的;通過對話雖不能達到目的,但迫使政府接受對話訴求是街頭政治的成功之始,既可把政府放到“被告席”上,又可提振士氣;可斷然把對話失敗和破裂的責任完全歸於政府,並藉機鼓動新一輪街頭政治鬧劇。
  政府接受“對話”則有一番良苦用心。用心之良在於,以最好的方式和最小的代價化解街頭政治危機,通過和談穩住對方,避免對抗升級或演化為暴力,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用心之苦在於,明知街頭政治殘酷頑劣,對話滿足不了街頭政治包藏的西方戰略禍心與反對派的政治野心,仍然要接受對方的對話要求,並力求做到仁至義盡,體現最大程度的包容、責任與理性。
  對世界其他各地而言,顏色革命和街頭政治的歷史悲劇就在於,對話根本解決不了原本不可調和的敵我矛盾。
  對香港而言,姑且讓我們相信中國人的高度智慧可以避免歷史的悲劇在這片繁榮發展的土地上重演。這樣一個智慧的最重要來源應該是包括大學生在內的香港同胞。“占中”者如願實現了與香港政府的對話。也許更有意義的是,“占中”者應該與反“占中”者進行對話。
  不管怎樣,我們應該支持對話,而對話的範圍不應局限於“占中”者與香港政府之間,反“占中”者的加入或可打破其他街頭政治的窠臼,並最終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畢竟,人民的力量才是無窮的。
  更為重要的,在支持對話的同時,必須毫不放鬆地反對顏色革命和街頭政治,直到取得最後的勝利。
  (作者陳須隆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kjnjrt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