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評論
  本月,北京市小學入學平臺進行學生信息採集,6月將正式登記入學,而在北京教育大變革下,“學區房”再次引發各界關註。
  近兩年價格不斷高攀的學區房,側面反映出當前小學優質資源稀缺、分佈不平衡,導致這些學校片區內的住宅成為二手房炒作的一個概念。北京城區不少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房子,只要貼上“學區房”的標簽,就能賣出高昂的價格,動輒幾百萬,貴則上千萬,引發公眾對教育不公平的不滿。
  據媒體報道,北京市今後將取消“共建生”,嚴令禁止跨區擇校,要求“就近入學”;同時北京正推行學區制、學校聯盟和校區年級部制等方法都會有效緩解供需矛盾,“上好學校的機會大大增加,原有所謂學區房的意義將會發生變化”。另外,落戶滿五年限制也將成為不少學校入讀的必要條件之一。
  但也有家長認為,改革效果短期內還未能顯現,而“就近入學”有可能演變成“買房擇校”,仍選擇購買學區房來為孩子擇校,而普通小學對口直升重點中學,或併入名校教育集團學校周邊的住宅成為不少家長購買的對象,價格水漲船高逆勢飆升。
  但購買學區房,不僅價格比普通住宅貴,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不僅要瞭解原房主的戶口是否遷走,還要註意各個學校的入學年限限制,考慮房子學籍名額未被占用,否則買了落戶不一定就能讀。
  此外,現有教育資源正在重新調配,並且從單一學區固定上單一學校的情況也在變化,鎖定了學區房,並不一定就意味著鎖定了名校。有可能薄弱的小學可以直升重點中學,但也存在小升初後,孩子難以適應重點中學的節奏;或者重點小學可能派位到相對薄弱的初中。
  相信隨著北京教育改革的推進和深化,孩子們都能在家附近輕鬆地上學,家長們談論更多的是孩子的學習能力、視野和是否快樂,而不是比師資、比學校、比房子。“天價學區房”和“擇校”,都成為退出歷史舞臺的名詞。
  □新京報記者 袁曉瀾  (原標題:“買房擇校”有風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kjnjrt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